博客
关于我
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,快点击我
某数加密的流程与原理简析
阅读量:7169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6-29

本文共 1903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6 分钟。

啃了这么长时间,基本上已经把某数的套路摸了个八九不离十,不愧是中国反爬界的集大成者,感觉收获满满,这里就简单记录一下分析成果。

注意:某数在不同的网站上有不同的版本,其流程也略有不同,这里的流程不一定适用于其它网站。

工具和资料

  • - 记录了之前尝试的其它方法
  • - 对加密混淆后的js的一些初步分析
  • - 我收集的爬虫相关工具和资料
  • - 我编写的java HTTP库

前端流程

  1. 请求页面,返回应答;如果有之前生成的有效FSSBBIl1UgzbN7N80T cookie值,请求时须带上。
  2. 应答的html中,包含以下关键数据:

    • <meta id="9DhefwqGPrzGxEp9hPaoag">元素的content,这是加密后的数据,里面包含字符串映射表、全局方法映射表、加解密算法密钥等;注意有些网站的meta.id不同
    • <script r="m">的元素,其中有一个是外部js链接,另一个则包含引导JS代码段,后面称为bootstrap.js。这段代码是动态生成的,每次请求均不相同。
  3. 如果应答中包含FSSBBIl1UgzbN7N80T的cookie,保存起来,后面更新此cookie时会用到
  4. 前面的外部js链接,其实内容是静态的,可以预先拿到并保存起来,里面的关键代码是:

    $_ts.FxJzG50F = '......';

    • 这个FxJzG50F的值就是加密后的核心JS代码段,后面称为main.js。
    • 这里比较奇妙的是:虽然加密后的内容是固定的,但是解密出来的JS里面的变量名、方法名、方法顺序却是随机的!
  5. 执行bootstrap.js,包含以下关键步骤:

    1. 把常用值、常用方法赋值给全局变量,以迷惑黑客,比如_$wy = window; _$wG = undefined; _$a1 = String.prototype.charAt
    2. 获取页面中的meta的content,分若干步骤解密之,这会在window中添加一堆全局变量和全局方法,包括所有的常量字符串映射
    3. 获取window.$_ts.FxJzG50F的值,结合meta中的数据,生成核心JS代码即main.js
  6. 执行main.js,这里的步骤就太多了,罗列一些关键的吧:

    • 继续从meta中解密一部分关键数据
    • 在以下事件上挂钩子,以记录用户行为:
      鼠标事件,触屏事件,键盘事件,输入事件,滚屏事件,加速器事件,屏幕方向改变事件,电池充电事件,窗口隐藏/显示事件
    • 另外,按键、点击、滚屏等事件的钩子函数同时也会更新FSSBBIl1UgzbN7N80T的cookie值
    • 在以下网络请求相关对象或方法上挂钩子,令其在发起请求时后面自动添加MmEwMD参数:
      ActiveXObject, XMLHttpRequest, Request, fetch, HTMLFormElement.submit
    • 关键方法检测,测试eval等几个方法是否被替换成非native版本
    • 添加一个频繁执行的定时器,其作用是检测debugger语句是否生效,如果生效说明有黑客在调试
    • 检查selenium, webdriver, PhantomJS, HeadlessChrome等自动化框架的特征
    • 检查浏览器类型,收集浏览器特征,收集渲染器特征
    • 执行WebGL 3D渲染测试,执行Canvas 2D渲染测试,目前看其测试结果并未实际使用,但不排除其它网站会使用此数据标识浏览器指纹
    • 添加一个50秒的定时器,其作用为更新FSSBBIl1UgzbN7N80T的cookie值
    • 对FSSBBIl1UgzbN7N80T cookie值进行首次更新

FSSBBIl1UgzbN7N80T cookie值的内容

  • 这是整个某数加密的核心了,每次请求,无论GET, POST,是否XHR,都会带着这个cookie
  • 此cookie的值是很多数据加密后的内容,这里就不详细说了,至少是包含前面收集到的浏览器特征和用户行为数据的,简单的伪造User-Agent肯定是绕不过去的
  • 更新前会验证和重用之前的FSSBBIl1UgzbN7N80T值
  • 根据其内容可知,某数的后端是可以知道请求来源于何种浏览器,用户点击链接前有何行为等,这样他们可以做到:

    • 验证是否大量请求来源于相同特征的浏览器
    • 有选择的禁用某些浏览器
    • 给用户行为存疑的来源下毒

MmEwMD参数的内容

  • 这个参数只会在XHR, 表单提交等场合用到,感觉和FSSBBIl1UgzbN7N80T的作用有重复,不确定某数的后端是否真的会严格验证其内容
  • 其内容的主体部分和FSSBBIl1UgzbN7N80T一致,另外会在前面连接上URL的摘要值

转载地址:http://viqwm.baihongyu.com/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SQL笔记
查看>>
HDU 3308 LCIS(线段树区间合并)
查看>>
行内元素的行高对布局也有影响
查看>>
桌面山寨版2048—游戏逻辑篇之移动方块的框架
查看>>
安裝手冊写法
查看>>
Miller-Rabin与二次探测
查看>>
[学习笔记]Dsu On Tree
查看>>
关于界面绘制过程多次回调ondraw()方法产生的问题
查看>>
Eclipse的debug按钮介绍(三)
查看>>
select、poll、epoll之间的区别总结[整理]
查看>>
Microsoft JScript 运行时错误: 'document.getElementById(...)' 为空或不是对象
查看>>
FineReport9.0定义数据连接(创建与SQL Server 2016数据库的连接)
查看>>
XGBoost 原理及应用
查看>>
Django 模板系统
查看>>
小数据池
查看>>
PTA基础编程题目集7-2然后是几点
查看>>
DP mixture model
查看>>
go的基本语法(变量和函数)
查看>>
Python中yield表达式的使用
查看>>
中国剩余
查看>>